最新文章
健康促进医院│关于艾滋病,这些真相值得被所有人看见
自2014年起,每年的3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 (Zero Discrimination Day),这个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起的纪念日,旨在呼吁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对感染者的偏见与歧视。
今天,我们以科学为镜,撕掉艾滋病的“恐惧标签”,用理解与尊重构筑防艾防线。
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引发的疾病。HIV病毒本身不致命,但侵入人体后,会逐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进而导致死亡。
02传播途径明确,日常接触不会感染HIV病毒有且仅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传播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因此,以下行为不会传播HIV:
拥抱、握手、共用餐具 ?
同一泳池游泳、蚊虫叮咬 ?
咳嗽、打喷嚏、共用马桶 ?
现代医学已实现重大突破:
01治疗已可控通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ART),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可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即“病毒抑制”),通过性接触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极低(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原则),可实现长期健康生活,且能阻断母婴传播(成功率超98%)。
02预防有保障暴露后阻断(PEP)和暴露前预防(PrEP)已大幅降低感染风险,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具等能有效切断传播链。
03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标签化”伤害?误区1:感染HIV=生活不检点??
?事实:感染可能源于医疗暴露、母婴传播等非主观因素。感染与个人品行无必然关联,勿以单一标签定义他人。?
?误区2:感染者需被“区别对待”??
?事实: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艾滋病患者享有就医、就业、入学等平等权利。恶意传播病毒、泄露患者隐私或公然歧视均属违法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共用针具、及时进行暴露后阻断(PEP)。
02拒绝偏见转发权威科普,拒绝传播“恐艾”谣言,不窥探他人隐私,对待HIV感染者,无需特殊“同情”或“恐惧”,平等相处就是最大的尊重。
0
温馨提示:若怀疑感染风险,请及时前往疾控中心或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我国提供免费匿名检测服务。早发现、早治疗,是对生命最好的负责。
来源: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