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茶馆官网-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500元四个小时快餐不限次数,一小时300元的约

动态信息

【新技术】早发现早治疗 让癌症无处遁形——我院消化内镜再次成功开展食管癌ESD

发布时间:2023-03-13 发布者:翼建站 阅读 : 1421

编者按:我院与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镜陈相波主任团队缔结院间协作,每周来院开展业务帮扶与学科带教,全面提升本院内镜中心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与诊疗质量。


?案例回顾?


食管早癌? 早发现早治疗



近日,我院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内镜中心陈相波主任的帮扶下,成功为66岁患者解决了食管上的一大难题。


患者黄阿伯,于去年12月因消化道出血就诊我院消化内科,在完善电子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多处病变,考虑系食管早癌,经病理检查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证实了我院医师的诊断。经精心治疗,黄阿伯胃溃疡出血好转顺利出院。出院前,考虑黄阿伯病情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黄文革主任医师随即详细告知黄阿伯食管病变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及现有的各种手术方式。


图片


今年正月初十,黄阿伯及家属怀着迫切的心情再次来到我院,因黄阿伯为贫困帮扶对象,为减轻黄阿伯就医负担、避免往返市区三甲医院奔波,黄文革主任主动联系泉州市第一医院内镜中心陈相波主任医师,针对黄阿伯病情充分研讨、制定治疗方案,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在我院内镜中心行食管粘膜下层剥离术(ESD术)。经过碘染、放大的技术精准发现距门齿18cm到贲门共五处病变,标记、注射、环切、剥离、止血......在陈主任一系列精准操作下成功将病变切除,手术长达3个多小时。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在医护人员连日悉心护理下,黄阿伯身体逐渐恢复,顺利出院。出院前,经我院肿瘤MDT团队研讨后,拟订了黄阿伯下一步放疗建议方案。?


此次手术顺利完成,标志着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医疗团队在市一院陈相波主任团队的帮扶下,消化道早癌ESD治疗术再上新台阶,为广大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精准防治提供了可靠、成熟的技术支持和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增强了片区百姓就近就医的可及性与获得感。


图片



?科普小知识?


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是人类肿瘤中的大户,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现时机多为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这让人谈“癌”色变。殊不知,早诊早治、治未病、治早病确有其独到的道理,大多数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治效果颇佳。

早期胃癌及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5%,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达90%以上,就连“癌中之王”胰腺癌,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开展治疗,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86%。因此,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什么是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侵犯深度及是否扩散转移,可分为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是指病变限于食管粘膜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的预防及筛查

早期食管癌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因此食管癌的预防、早期筛查应受到重视。

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包括改良饮水、防霉去毒(避免过度食用腌制、熏制、隔夜食物,避免亚硝胺、霉菌毒素的摄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食用过烫过硬食物,避免过快进食)等。

我国2019年食管早癌的共识意见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

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 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筛查的方法主要为胃镜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 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通过ESD术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


图片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检查与微创治疗相结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内镜消化道早癌粘膜下剥离术(ESD)能实现病变的一次性剥离,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最大限度的保持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好,避免了开腹手术所致的创伤痛苦大、费用高等缺点,已被作为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首选方法,等同于外科手术及放化疗,已成为很多国家主流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方法。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